2024年09月17日

深度对话| 华南一牧者:这个时代基督徒的危机,是深刻的灵性危机

作者: 孙欣然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6月17日 09:47 |
播放

“这个时代基督徒的危机是灵性危机。”

最近,华南地区一位张牧师分享了他对当下教会的观察和思考。他指出,这个时代基督徒的危机是灵性危机。“当今基督徒最需要悔改的是不相信神迹,并且不再相信福音是上帝的大能。”

你是今天的尼哥底母吗?

在教会的重重危机下,张牧师就新约中耶稣与尼哥底母的对话为例探讨为什么他认为灵性危机是当时代基督徒群体的根本问题。

约翰福音记录了尼哥底母夜间去找耶稣的故事。尼哥底母是法利赛人,是犹太人的拉比(教圣书的人),当时耶稣也是一个教圣书的年轻人。尼哥底母不解:“为什么在你教的圣经里,神好像是活的,显大能医病、赶鬼,还让人变好?但我传的福音没有这种能力?”因此尼哥底母对耶稣说:“拉比,我知道你若不是从神而来的,就断不能做什么。”随后,耶稣回答尼哥底母说,“人若不重生就断不能进神的国。”两人的对话看起来答非所问,但耶稣给出的是真正的答案。

“你想看神迹吗?那你必须先进到神的国里。”耶稣从开始想给尼哥底母捋清楚的问题是— —人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站错了国度”,因此耶稣的意思是“你要先进到神的国里,你需要从上帝来的生命,你的灵要进到神的国里面,你才能看到神的作为。”

后面耶稣说“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也是指尼哥底母需要看到上帝的国,虽然对话的两人其实是踩在同一块地板上的,但耶稣说“我在天上,你在地上。”可以将耶稣的话理解为:“你问神迹,要先弄清楚根源。我与你讲地上的事,你都弄不清楚,还讲天上的事?”

耶稣能行神迹是因为活在上帝的国中。尼哥底母怎么继承神迹?耶稣说,需要重生。“而重生需要接受上帝赐给的礼物耶稣基督,这才是约翰福音3章16节的真义。”

灵性危机一:基督徒掉入理性分析中,不相信超自然

尼哥底母听完耶稣的回答之后,开始思考人怎么能重生,他想到的是自然的方式- -从母腹中生出来。这里看到尼哥底母非常理性和肉体式的理解。而耶稣说的重生是超自然的,“需要从圣灵重生。”

张牧师谈到观察教会时看到的境况,基督徒将信仰理解为自然的,不相信超自然,这就是当今基督徒的一大危机。“现在的教会面向世界已经输了-——当你觉得信耶稣的观念是自然的,你就已经输了。”他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基督徒商人如果不依靠上帝,那么完全不用去做生意,因为赢不了。“外邦人没有底线,你有底线,没有办法做。若不是上帝带领,基督徒无法在充满贪婪的世界活出见证。”

美国以及一些欧洲老牌基督教信仰的国家,近来年面对LGBT冲击的情况,将焦点置于在道德上反对LGBT。张牧师认为“美国的问题,不是政客、政治家的问题。一个同性恋被改变过来,这是教会的责任,这个改变的能力应当是从教会产生的。”

“美国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教会堕落导致的问题。教会堕落从哪里开始?现在的美国社会看似很自由,但美国教会的道德感还是有的。但是,当美国教会不再追求灵性,而是追求道德的时候,堕落就开始了。”

张牧师认为,这是人和上帝之间的关系的变质,“以追求道德为标准,人甚至谴责上帝,例如为什么要杀迦南7族?在这些质疑中,仿佛质疑的人比上帝更慈爱!”

在这种信仰陷入了理性和分析的境况下,张牧师认为“基督徒第一个要悔改的心是不相信超自然。我们不仅要相信神迹奇事,而且要活在神迹中。”

如何进入神的国?— — 悔改信耶稣

“基督信仰很简单,需要真的悔改,承认耶稣。”张牧师认为,“受洗是一个人愿意悔改的见证,洗礼表明我们在意愿上的转变,表明我们接受了上帝的应许,因此接受水洗的时候,也代表我们要领受圣灵的洗。之后,神会在我们生命中改变我们。”

圣书中,关于洗礼的明确记录与施洗约翰有关,他给人施洗时说的话是“天国近了,你们当悔改。”通过查考圣书可以看到,耶稣传福音时也讲了一样的信息。“换句话说,什么是福音?福音不是今天很多人所传的‘你来信耶稣吧,信耶稣将来可以进天堂。’”张牧师指出,福音不是这样的,福音是关乎上帝的国的。

为了更清楚地明白为什么福音与上帝的国相关,张牧师讲解说,“你今世所有痛苦的原因,是你活在了一个错误的地方。”并进而解释,“因为人原先的价值观、观念、态度是有问题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你哪些方面有问题,而是你通通都有问题。你要靠着圣灵,靠着上帝的恩典将你迁到爱子光明的国度里,因此第一件事情是要重生。”

张牧师进一步解释,重生需要罪人悔改,这个悔改是转头的意思,这并不是在原来的道路的基础上的改良和提升,“而是你需要找回生命的路,回到来源,回到来时的路——你为何活着?你是谁?这些才是最根基的问题。”

“现实情况并不是信耶稣的人就完全都改变了。焦点在于悔改时传达的信息——我们愿意悔改。这就是悔改的意思。我们愿意做出改变之后,是神在我们生命中改变我们,悔改也是我们需要向神做出的回应,实实在在地用心与神相交。”

灵性危机二:基督徒不相信福音是上帝的大能

张牧师分享说,早期来华的宣教士很多,这些人中很多人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中国,因为他们真的相信福音能改变这片土地。那时候的来华宣教士们处境很艰难,也不是带着钱来的中国,因为他们相信福音带来的改变不是建立在物质、科技的基础上的。宣教士们愿意来中国的原因不仅是为了中国,他们也是为了上帝的国而来。因为他们真的相信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福音能给中国带来改变。

比起100多年前的宣教士们传福音时环境的艰难,反观我们现在的处境是相对容易的。“我们与罪恶相争,还没有到流血的地步。”保罗遇到过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差点海难而死等等。张牧师反问,“为什么保罗可以这样传福音?那时候的人可以这样传福音?但是现在的我们遇到一点难处就觉得过不去呢?”对比早期宣教士们有力量地见证福音,张牧师指出,问题在于“今天很多基督徒已经不大相信福音是神的大能了。”

“这是因为当今基督徒已经陷入了灵性危机,就是不再相信福音是上帝的大能。真相信福音是上帝大能的人,会在患难中依然心存盼望。就像历代历世的宣教士们在艰难的处境中,即便是付出生命也依然相信自己所去之地会因为福音而崛起和改变,因为福音是上帝的大能。”

张牧师分享说,初代教会的信徒即便在很大的患难中,依然坚持传福音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是真正在福音中重生的人,也是真立定心志跟随耶稣的人。在这种真正重生的生命之下,他们表现出来的生命很喜乐。即便有患难,但他们很快乐,保罗书信中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喜乐”的教导,这种喜乐是超自然的喜乐,是跟随上帝,生命改变后喜乐的满足。

因此,张牧师认为,在基督徒陷入一种“环境很难”的想法中时,这是灵性危机,信心需要回归到“福音本是神的大能”。

除了基督徒灵性的危机,在谈及当今教会的一些艰难处境时,张牧师认为,教会的出路在于基督徒要效法耶稣的道成肉身,并且生命被上帝的爱和上帝的灵先充满。

效法基督的道成肉身是教会的出路

张牧师认为,在各样的危机中,“道成肉身”是教会的道路。“耶稣给门徒洗脚,这个在当时代是奴仆干的活,但尊贵的主耶稣给我们做了榜样,亲自为门徒洗脚。”张牧师指出基督徒生命中的痛点,“今天的教会,想在讲台露脸的很多,但是打扫厕所的不多。”

“基督教会是怎样得以成圣,在世界建立信仰的?”张牧师认为,答案在于基督徒要效法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生活。早期来华的宣教士中,很多人都放下了很好的生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也是这样的,为了救我们,耶稣出生在这个充满罪且不舒服的世界。

品尝与上帝爱的关系,其次才是事工

以洗礼表明我们愿意生命被上帝改变之后,我们需要与之相应的行动。张牧师认为,基督教是行动的,圣书是让我们活出美好样式的指南,并反思了盲目忙碌的事工是否讨上帝的喜悦。他直白地说:“很多基督徒做很多事情也不讨神的喜悦。”他看到很多基督徒在教会或事工中很忙碌的事奉。“自己以为累死神会喜悦,但这是错的。连你自己都讨厌自己,你觉得神会喜悦吗?”

“这个世界叫我们成为奴隶,但很多全职到教会事奉的人,还是奴隶,活的和奴仆一样。”

他认为基督徒被上帝拣选,首先是让我们品尝与上帝之间爱的关系——进入圣三一团契。“我们本来和神无份无关,我们信主其实是被呼召进入了圣父、圣子、圣灵的团契。在父亲里面找到儿子的身份,在基督里找到新妇的呼召,在圣灵里面找到保惠师,圣灵是引导我们的师傅,引导、塑造和改变我们的生命,使我们与蒙召的恩相称,除掉各样的瑕疵、疾病。”

生命要被圣灵充满

就像保罗在罗马书7章真诚地告白自己在灵与肉征战中的软弱需要靠着加给自己力量的耶稣基督得胜一样,张牧师认为,基督徒要过一个被圣灵充满的生活,来应对这些灵性危机。被圣灵充满是可能的,因为“洗礼也是一种允许了给我们的圣灵的洗”。基督徒的生命需要常常被圣灵充满,这个充满就好比汽车需要加油才能运行一样。基督徒的生命也是需要常常被上帝的爱、被圣灵充满,其次才是服事,并且服事的本质也是为了让人认识上帝,上帝才是爱和生命的本体。

张牧师语重心长地说:“灵性是基督徒生命的根基,因为我们的生命本于神,需要依靠神,最终也将归于神。神是个灵,祂以灵与受造之物同在和交流。我们也靠圣灵重生,蒙救赎得以进入神的国,也在圣灵和真理中成圣,团契,委身教会,并奔走十架路。”

“所以,基督徒的灵性非常重要,因为每一次危机考验都是对根基的考验。”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Markus Winkler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